在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,公司李文祥教授指导,吴征阳、李珮瑶、张帆三名同学共同完成的项目《封闭管制还是开放协商: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——以吉林省白山市吊水壶村为例》荣获特等奖,为公司捧得“优胜杯”立下汗马功劳,也为公司带来荣誉。
这个作品是在四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。早在2009年,同学们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李文祥老师的科研团队,对白山市吊水壶村的农村村企矛盾进行研究。在和李文祥老师协商后,团队在大量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与升华,最终确定了这一选题参加“挑战杯”。
确定选题后,成果报告的撰写工作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挑战。如何在15000字的范围内对事件做出详实、生动的描述并进行理论升华、如何充分展现成果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,都是团队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在李文祥教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下,作品经过了多次结构、细节的修改和调整。李文祥老师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对作品进行指导,团队成员每天同老师关于作品修改的邮件至少三次。项目负责人吴征阳提到,“有一次我是晚上12点之后才把材料修改好发给老师,但是第二天早6点半我起床时发现老师已经把再次修改过的文件发到我的邮箱了,当时真的非常感动与钦佩。”
院级、校级、省级、国家级的比赛和答辩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为了答辩时能更好的的展示项目成果,答辩稿就准备了5分钟、3分钟、2分钟等3种,同时还要对评委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模拟演练,对完整的项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。现场答辩是以讲解展板的形式,不仅要在展板有限的空间上展示出项目最核心的成果,同时还要做到简洁、连贯。静止的展板展示完全要依靠讲述着自身内在逻辑的把握,同时还要沉着应对专家们一分钟时限、不讲解而直接回答问题等临时提出的现场要求。在准备的过程中,完整的展板方案就被推翻过3次,展板制作过程中的改动不下20次,细节的修改更是数不胜数。
国家赛答辩在苏州进行,虽然只能由项目负责人一人前往,但团队的另外两名成员却始终尽心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。李文祥老师更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,陪同项目负责人一起到苏州参加决赛,为团队提供精神支持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凝结了团队成员心血的项目成果在比赛中不负众望,在“挑战杯”全国赛中摘取了特等奖的殊荣。继2003年第八届“挑战杯”竞赛后时隔10年后,公司在这项赛事中的第二个“优胜杯”终于被他们亲手捧回,为学院、学校再创辉煌!